五、湿地生态系统监测指标

作者:综合研究中心  更新时间:2013-06-24

 五、湿地生态系统监测指标

湖泊(海湾)生态系统监测指标

(一)、气象要素观测指标

站区气象要素人工观测

项目

频度

备注

天气状况 

3/日(81420时)

目测, 观测日记

见湖泊生态站监测手册。

气压

3/日(81420时)

气压表

          风向 /风速

3/日(81420时) 、3/日(81420时)


空气温度    定时温度 /最高温度 /最低温度

3/日(81420时) 、1/日(20时) 、1/日(20时)

百叶箱最高温度表 、百叶箱最低温度表

空气湿度    相对湿度

3/日(81420时)

百叶箱干湿球温度表 、毛发湿度表(结冰期)

降雨        总量

降雨时测,2/日(820时)

雨量筒

  初雪 /终雪 /雪深

1/年 、1/年 、有降雪测,1/日(8时)


    初霜 /终霜

1/年 、1/


水面蒸发

1/日(20时)

蒸发皿(大型蒸发皿)

地表温度  定时地表温度 /最高地表温度 /最低地表温度

3/日(81420时) /1/日(20时) /1/日(20时)

水银地温表 /最高温度表 /最低温度表

日照时数

1/日(日落)

日照计

冻土

1/日(8时)

北方冻土区测

站区气象要素自动观测

项目

频度

备注

气压

1/小时


          风向 /风速

1/小时


空气温度    定时温度 /最高温度 /最低温度

1/小时


空气湿度    相对湿度

1/小时

湿度传感器

降雨        总量 /强度

1/小时

雨量计

 

(接上) 站区气象要素自动观测

项目

频度

备注

地表温度  定时地表温度 /最高地表温度 /最低地表温度

1/小时


地温    土壤温度 /观测深度(51015204060100cm

1/小时


辐射    总辐射 /光合有效辐射 /反射辐射 /净辐射 /紫外辐射(UV

1/小时


日照时数

1/小时

每分钟记录,1小时输出

(二)、水环境要素监测指标

自然地理及水文要素调查

项目

频度

方法

备注

水域形态特征

面积

1/5

3S技术全套设备

需专项经费支持

深度



宽度



岸线类型



岸线长度



底质



流(湖流、海流)



交换率



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的流入量


流速仪

地表径流


流速仪

水体理化要素监测

项目

频度

方法

备注

物理要素监测




水温

412/

水温计法


水深

412/

回声探测法或绳测法


水色

412/

铂钴标准比色法


透明度

412/

萨氏盘法


浊度

412/

分光光度计法

浊度、悬浮物可二选一

悬浮物

412/

烘干法

电导率或盐度

412/

电导率仪或盐度计


水下辐射

412/

辐射仪


消光系数

412/

辐射仪


化学要素监测

412/



pH

412/

玻璃电极法


溶解氧

412/

碘量法


碱度

412/

酸碱指示剂滴定法


钾、钠

412/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湖泊)


钙、镁

412/

EDTA滴定法(湖泊)


氯化物

412/

硝酸银滴定法(湖泊)


硫酸盐

412/

重量法(湖泊)


总磷

412/

钼酸铵分光光度法(磷钼蓝自动比色法)


(接上表)水体理化要素监测

项目

频度

方法

备注

磷酸盐

412/

磷钼蓝自动分析法(磷钼蓝比色法)


总氮

412/

紫外分光光度法(过硫酸钾氧化自动比色法)


硝酸盐氮

412/

铜镉还原自动分析法(酚二磺酸分光光度法)


亚硝酸盐氮

412/

重氮-偶氮自动分析法(分光光度法)


铵氮

412/

次溴酸钠氧化自动分析法(钠化试剂分光光度法)


硅酸盐

412/

硅钼蓝自动分析法


化学需氧量

412/

重铬酸法


生化需氧量

412/

稀释和接种法

生化需氧量和总有机碳可二选一

总有机碳

412/

差减法

水域和周边社会经济调查

项目

频度

方法

备注

社会经济



需专项经费

渔业经济

51



土地利用

51


植被

51


人口

51






水域污染物监测(拟增)

污染物



拟增

石油

51

油脂分析仪


重金属(铜﹑铅﹑锌﹑镉﹑汞﹑铬)

51

元素分析仪


大肠菌群

51

显微镜


生物毒素(藻毒素、贝毒素)

51

HPLC


有机磷类和有机氯类




(三)、生物要素监测指标

项目

频度

方法

备注

生物组成




大型植物:种类组成、总生物量

1/

常规方法


浮游植物:种类组成,密度、生物量(湖泊按门统计)

4-12/

常规方法


浮游动物:种类组成,密度、生物量(湖泊按原生动物、轮虫、枝角类、桡足类统计)

4-12/

常规方法


底栖动物:种类组成,密度、生物量(湖泊按水生昆虫、软体动物、水栖寡毛类及其他统计)

4-12/

采泥器法


游泳动物:种类组成、生物量

1/1-5

网具法

需专项经费

细菌:细菌总数

4/

平板法、直接数法


生物生产力




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    

4-12/

14C或黑白瓶测氧法


叶绿素a

4-12/

分光光度法或荧光法


主要水生生物种类CNPO

1/5

含量与热值


()、底质要素监测指标

项目

频度

方法

备注

pH

1/

玻璃电极法


氧化还原电位

1/

氧化还原电位几法


含水量

1/

烘干法


粒度

1/

移液管法


总氮

1/

重铬酸钾-硫酸消化法


总磷

1/

高氯酸-硫酸消化法


有机质

1/

热导法


 

沼泽湿地生态系统监测指标

(一)、气象要素观测指标体系

站区气象要素人工观测

项目

频度

备注

天气状况 

3/日(81420时)

目测, 观测日记

见湿地生态站监测手册。

气压

3/日(81420时)

气压表

          风向

            风速

3/日(81420时)

3/日(81420时)


空气温度    定时温度

            最高温度

最低温度

3/日(81420时)

1/日(20时)

1/日(20时)

百叶箱最高温度表

百叶箱最低温度表

空气湿度    相对湿度

3/日(81420时)

百叶箱干湿球温度表

毛发湿度表(结冰期)

降雨        总量

降雨时测,2/日(820时)

雨量筒

         初雪

           终雪

           雪深

1/

1/

有降雪测,1/日(8时)


初霜

终霜

1/

1/


水面蒸发

1/日(20时)

蒸发皿(大型蒸发皿)

地表温度  定时地表温度

          最高地表温度

最低地表温度

3/日(81420时)

1/日(20时)

1/日(20时)

水银地温表

最高温度表

最低温度表

日照时数

1/日(日落)

日照计

冻土

1/日(8时)

北方冻土区测

站区气象要素自动观测

项目

频度

备注

气压

1/小时


          风向

            风速

1/小时


空气温度    定时温度

            最高温度

最低温度

1/小时


空气湿度    相对湿度

1/小时

湿度传感器

降雨        总量

强度

1/小时

雨量计

 

(接上) 站区气象要素自动观测

项目

频度

备注

地表温度  定时地表温度

          最高地表温度

最低地表温度

1/小时


地温    土壤温度

观测深度(51015204060100cm

1/小时


辐射    总辐射

   光合有效辐射 

反射辐射

净辐射

紫外辐射(UV

1/小时


日照时数

1/小时

每分钟记录,1小时输出

综合观测场湿地、沼泽小气候观测         

项目

位置

备注

温度

植冠层上方0.52.0米高度处

阶段性观测

湿度

风速

风向

植冠层上方适当高度

阶段性观测

*总辐射

植冠层上方1.5米高度处

阶段性观测

净辐射

*紫外辐射(UV

反射辐射

*光合有效辐射

土壤热通量

地面以下3cm

阶段性观测

地表温度

地面0cm

阶段性观测

土壤温度

地面以下:51015204060100cm

阶段性观测

*降水


阶段性观测

注:⑴阶段观测为每月一次,每次5-7天(选典型天气),冬季不作要求,测试频度1/小时。

⑵ *号项表示如果站区与综合观测场设在同一地块,可以不进行此项要素的观测。

(二)、土壤要素监测指标

农田监测部分参照农田生态系统。

项目

测定层次

频度

方法

备注

NO3-NNH4-N

表层

0-10cm
10-20cm

1/年(810月后),采样重复数见监测规范

比色法

2004年起,每年进行

速效磷

Olsen

速效钾

乙酸铵浸提

有机质

表层

0-10cm
10-20cm

1/2-3年,参见采样年度,采样重复数见监测规范。

重铬酸钾氧化法

20042006200920112014年进行

全氮

半微量凯式法

pH

电位法

缓效钾

硝酸浸提法

阳离子交换量

表层

0-10cm
10 -20cm

1/5年,参见采样年度,采样重复数见监测规范。

乙酸铵法(中性、微酸性土壤)

2004 2009 2014年进行

交换性钙、镁、钾、钠

乙酸铵-氢氧化铵交换-火焰光度法

速效微量元素

表层

0-10cm
10-20cm

1/5年,参见采样年度,采样重复数见监测规范。


2004 2009 2014年进行

有效锌

DTPA浸提(碱性、中性土壤)

HCl浸提(酸性土壤)

有效锰

有效铁

DTPA浸提(碱性、中性土壤)

有效硫

氯化钙浸提(碱性、中性土壤);磷酸盐浸提(酸性土壤)

容重

表层

0-10cm
10-20cm

环刀法

 

(接上表)(农田监测部分参照农田生态系统)

项目

测定层次

频度

方法

备注

有机质

剖面(自然发生层或0-10cm10-20cm20-40cm

1/5年,参见采样年度,采样重复数见监测规范。

重铬酸钾氧化法

2004 2009 2014年进行

全氮

半微量凯式法

全磷

酸熔或碱熔、比色法

全钾

酸熔或碱熔、火焰/原子吸收

微量元素全量


剖面(发生层或0-10cm10-20cm20-40cm



土壤分中心分析

2004  2014年进行

1/10年,参见采样年度,采样重复数见监测规范。

碳酸钠熔融-比色

钼、锌、锰、铜、铁

HF-HNO3-HClO4消煮

重金属


铬、铅

氢氟酸-高氯酸-硝酸消煮


镍、镉、硒

氢氟酸-高氯酸-硝酸消煮


硝酸-硫酸消煮


冷原子吸收法

机械组成

剖面(发生层或 0-10cm10-20cm20-40cm

吸管法

土壤矿质全量(PCaMgKNaFeAlSiMoTiS

EDTA容量法

偏硼酸锂熔融—ICP

容重

剖面下层

20-40cm

1/10年,参见采样年度,采样重复数见监测规范。

环刀法

2004 2014年进行

(三)、水环境要素监测指标

水物理要素监测指标

监测地点

指标

观测项目

观测频度

气象站

土壤水

1、土壤水分含量(中子仪)

2、土壤水分特征参数*

1/5天或1/10天,降雨后加测(详见上文说明)。土壤水分特征参数仅监测一次

地下水

潜水水位

同中子仪土壤水分监测

地表水

E601水面蒸发量

每天早、晚8点记录

综合观测场一:农业生产区

土壤水

1、土壤水分含量(中子仪)

2、土壤水分含量(烘干法)

3、土壤水分特征参数

中子仪法同气象站中子仪土壤水分观测;

烘干法1/2月(详见上文说明)

土壤水分特征参数:1/5

地下水

潜水水位

同中子仪土壤水分观测

地表水

农田灌溉量

每次

农田蒸散

农田蒸散量(水量平衡法)

同中子仪土壤水分观测

综合观测场二:季节性积水区

土壤水

1、土壤水分含量(中子仪)

2、土壤水分含量(烘干法)

3、土壤水分特征参数

中子仪法同气象站中子仪土壤水分观测;在土壤裸露时期观测

烘干法1/2月(详见上文说明),在土壤裸露时期观测

土壤水分特征参数:1/10

地下水

潜水水位

同中子仪土壤水分观测,在潜水水位出现时观测。

湿地积水

荒漠蒸散量(水量平衡法)

水位变化明显季节,每天1次;其他季节(除冻结季节)101

综合观测场三:常年积水区

湿地积水

积水水深

水位变化明显季节,每天1次;其他季节(除冻结季节)101

* 土壤水分特征参数观测项目有:土壤完全持水量、土壤田间持水量、土壤凋萎系数,土壤容重、土壤孔隙度、土壤水分特征曲线。

水化学要素监测指标

监测指标

观测项目

观测频度

备注

雨水水质

PH值,矿化度,硫酸根,非溶性物质总含量

14710月观测

水样为全月所有降水量的集合。站区采样

常年积水区积水水质

PH值、钙离子、镁离子、钾离子、钠离子、碳酸根离子、重碳酸根离子、氯化物、硫酸根离子、磷酸根离子、硝酸根离子、矿化度、化学需氧量(COD)、水中溶解氧(DO)、总氮、总磷、总有机碳含量

旱季雨季各一次


接上表水化学要素监测指标

监测指标

观测项目

观测频度

备注

季节性积水区积水水质

同上

同上


潜水水质

同上

同上

站区采样,必须测

灌溉用承压水水质

同上

1-3/生长季

综合观测场采样,有则测,没有则不测

灌溉用地表水水质

同上

1-3/生长季

综合观测场采样,有则测,没有则不测

(四)、生物要素监测指标

监测地点

监测项目

监测指标

监测频度、时间、年度

方法与操作要求

站区附近固定区域

植被类型、面积与分布

植被类型,面积

一次/5年; 20042009,类推

野外调查和航片解译结合,分别判读出典型沼泽类型或湿地植被类型

综合观测场和区域观测点(2-4个)

生境要素

植被类型,植物群落名称,郁闭度,地形地貌,水分条件,利用方式,动物活动,演替特征,土壤pH,土壤全碳,土壤全氮,土壤全磷,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

1/5年; 20042009,类推

野外调查,

植物群落特征

种类组成

植物名称,拉丁名,生殖苗平均高度,叶层平均高度,盖度,株数,物候期,鲜重,立枯鲜重,鲜重,干重,

一次/5, 20042009,类推

5年做一个季节动态

样方调查,0.5*0.5m样方,5个重复







接上表

监测地点

监测项目

监测指标

监测频度、时间、年度

方法与操作要求



群落特征

群落总盖度,绿色植物鲜重,绿色植物干重,凋落物干重,立枯干重,地上干重


样方调查,每个观测点10个重复样方

优势植物元素含量与能值

全碳,全氮,全磷,全钾,全硫,全钙,全镁,全铁,全锰,全铜,全锌,全钼,全硼,全硅,热值

一次/5年; 20042009,类推

常规元素分析法,热值测定用燃烧法,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分别测定

迁徙鸟类调查

种类,数量

1/5年; 20042009,类推

野外调查:水禽直数法及样线法

综合观测场

物侯观测

返青期,开花期,结实期,枯草期

每年都监测

观测群落优势种和指示种

综合观测场和区域观测点(2-4个)

底栖动物群落调查

(作为第二套指标,有条件的台站监测)

底栖动物种类与数量

春、夏、秋三次采样, 1/5年; 20042009,类推

手检法及湿漏斗法

脊椎动物种群及数量调查((作为第二套指标,有条件的台站监测)

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及兽类种类及数量

1/5年; 20042009,类推

野外调查:样方法及样线法







注:第一次上报数据时,提供定位站所代表区域的自然条件(气候、土壤等)和土地利用方式概述,综合观测场和区域调查点的位置、面积大小、环境背景要素(土壤母质,土壤名称,海拔,经度,纬度,坡向,坡度)、植被演替背景、土地利用方式,选点原则,场地的地势图,监测样点分布图等。


法律声明 | 联系方式 | 友情链接
国家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网络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38号-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