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尖峰岭森林生态系统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2007年度工作总结

作者:尖峰岭站  更新时间:2007-12-29

 

2007年度海南尖峰岭森林生态系统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工 作 总 结

 

二〇〇七年十二月二十六日

 

 

2007年海南尖峰岭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的科研和监测工作主要由热林所“森林生态监测与评价”课题组负责。在科技部、国家林业局等上级主管部门和全体同仁的共同努力下,顺利完成了全年各科研课题的计划任务和新增加的课题任务。现将生态站2007年度科研工作的基本情况汇报如下:

一、2007年承担的课题概要

尖峰岭生态站今年共承担的纵向和横向课题共26个,其中新增项目7项,延续在研或已完成待结题的项目15项(包括纵向5项、地方横向10项),已完成结题的项目4项。新增的项目为科技部基础条件平台、科技支撑和948项目,另外,承担的国家林业局尖峰岭国家级森林生态站建设项目和碳汇建设项目2项业已完成,等待最后的竣工验收,今年尖峰岭生态站还获得了国家林业局的建设项目1项,即“海南尖峰岭国家级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野外监测数据自动化采集、传输及监控平台建设”,批复经费145万元。2007年度实际到位研发经费383.76万元;其中研究经费369.76万元,横向研究经费14.00万元。2007年为“十一五”期间的研究经费到位高峰年,其中有大部分项目经费需要延续到2010年。课题及其到位经费情况见下表。

二、年度计划执行情况概要

1、尖峰岭森林生态站常规性维持项目

尖峰岭热带林生态系统定位站常规性研究项目主要是国家林业局和科技部的支撑课题。各项常规性研究监测包括气象站、集水区等基础监测内容进展顺利,仪器设备运转正常,基本上没有出现监测数据丢失的情况。

至2007年底止生态站承担项目及经费到位情况一览表

序号

项目名称

来源

执行期

参加人数

状态

到位经费

(万元)

1

动植物标本数字化研究

科技部

2007-2008

8

新增

25.00

2

热带天然次生林生态恢复技术研究(土寿)

科技支撑

2007-2010

9

新增

20.00

3

热带森林碳通量研究

科技支撑

2007-2010

9

新增

30.00

4

生态野外测定数据尺度转换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004-2006

7

论文整理

0

5

热带森林功能群的研究

国家重点基金子课题

2005-2008

6

延续

6.00

6

热带雨林低密度种群维持策略研究(德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007-2009

8

延续

0

7

热带地区野生植物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

科技部

2005-2007

8

论文整理

0

8

尖峰岭定位站数据信息系统建设

科技部

2007-2008

9

分年度

93.76

9

海南岛及西沙群岛生物资源与考察(许涵)

科技部

2007-2009

9

新增

10.00

10

森林昆虫标本分类

院基金/所基金

2005-2007

4

延续

0

11

市森林群落土壤及健康

广州市

2005-2007

4

论文整理

0

12

省自然保护区建设标准

省林业局课题

2004-2007

5

标准审定

0

13

从化保护区规划

广州市

2005-2007

5

修编

0

14

广州市林业有害生物普查

广州市

2006-2008

8

延续

6.00

15

霸王岭生态定位站

海南省

2006-2008

9

延续

8.00

16

梅河高速公路生态环保效益测定

地方横向

2004-2007

15

出书

0

17

广州市林业发展工程建设规划

中国林科院横向项目子课题

2005-2007

12

资料整理

0

18

桉树主要害虫

地方横向

2005-2007

4

资料整理

0

19

森林昆虫标本分类

院所基金

2007-2007

6

资料整理

0

20

森林C通量野外监测与数据尺度转换技术

948

2007-2009

9

新增

30.00

21

国家级站尖峰岭生态站的运行补助(07)

国家林业局

2007

9

新增

5.00

22

海南主要森林类型碳库研究(德祥)

业务费

2007-2008

12

新增

150.00

2007年度实际执行项目26个,本表不含今年结题的4项,年度到位经费合计

383.76

 

2、尖峰岭森林生态站专项研究

包括科技部、国家林业局、中国科学院国家级野外研究站管理中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上级主管部门下达的专项研究任务,按研究内容分述如下。

1)、生物多样性监测与植被调查。在尖峰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按照公里网格的模式新设置了29块总面积为2.525公顷的标准地,在五指山的热带山地雨林新设立了总面积为0.5公顷的固定样地1块,对所有样地内所有胸径≥1cm个体全部量测,获得了约20万个观测数据。目前样地数据资料正在进行分析整理之中。采集了热带植物标本520号近3000份。

2)、森林碳水通量与小气候监测。全年对尖峰岭热带山地雨林生态系统的碳水通量和小气候系统开展了正常的监测,积累了整年的实时监测数据,数据总量已达到了20个GB。对尖峰岭自1957年以来的历史气象数据进行了汇总和查验。948项目“森林C通量野外监测方法与数据尺度转换技术引进”于上半年签订合作任务,下半年主要进行相关引进技术和人才的联系沟通工作,目前已获得了AmeriFlux(美国通量网)和Flux-Canada(加拿大通量网)两大地区通量研究网络的数据管理标准、数据采样标准和通量研究与测定标准等技术资料。

3)、森林冠层生态学的研究。在尖峰岭的热带山地雨林和热带低地雨林生态系统中的11个固定样地中,共设立了527个观测点,于1月、4月、7月和11月4次进行了冠层的叶面积指数、天空可见度、叶倾角和光合有效辐射等4个因子进行了测定,对每个测点的林下植被调查了1个2×2米的小样方,共527个。

4)、森林土壤和凋落物的研究在尖峰岭和五指山的固定样地进行了土壤和凋落物现存量的调查和取样,共挖取35个土壤剖面117袋土壤样品和99袋凋落物样品。在5种群落类型样地内铺设凋落物收集框共48个,并在每季度收集凋落物1次,已收集144份凋落物在室内进行物理指标测定。此外,在尖峰岭进行的不同样地冠层结构野外测定中也进行了植被冠层结构与土壤关系的土壤调查和采集分析工作,共采集527份土样,各分析4项指标,取得大量数据。利用HOOD渗透仪、土壤含水量测定系统对不同类型次生林土壤含水量和土壤渗透性进行了初步测定,在人工更新林地安装了土壤水分测定系统进行长期定位监测,试验取得了大量数据。

5)、院所科研业务费项目进展顺利。该项目的各项准备工作和团队组建工作已经完成,经制订了一份包括热带天然林、橡胶人工林和桉树人工林三种海南主要森林类型在内的、涵盖植被调查、土壤取样以及植物组分和土壤C、N元素含量分析的项目总体研究方案,同时,部分野外调查和取样工作已结合生态站其他项目已部分展开,相关数据的购买及项目的合作事宜已经初步落实。

6)、“十一五”科技支撑子专题项目。本项目组共承担了3项科技支撑子专题,分别是与生态站常规监测、碳通量监测和森林土壤监测等方面,各项内容已与生态站的相关研究内容结合进行,子专题项目进展顺利。

7)、热带珍稀树种毛丹遗传多样性的研究。2007年对海南岛各主要林区的毛丹进行了野外调查和采样,采集了毛丹样品150份,目前正由华南农业大学(联合培养)的一名研究生进行AFLP的分析测定。同时,在毛丹群落学上也有新发现。

8)动植物标本数字化研究。对热林所标本馆的馆藏标本(腊叶标本、木材标本、种实标本和昆虫标本)进行数字化,与2007年7月份开始,到年底已完成各类标本的数字化工作约8000份。

9)尖峰岭国家级森林生态站网页建设。初步完成了尖峰岭生态站的数据发布网页的建设,购置了服务器1台、Windows Serve和SQL Serve软件各1套,计划于2008年初向公众开放。

10)、广州市外来有害植物分布调查。组织了华南农业大学的一名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对广州市全境内的以薇甘菊为主的入侵植物进行了普查,到年底已完成了全市的普查工作,重点调查地段30余处,采集了入侵植物标本50多份,对20余种有害植物均拍摄了野外生境照片,初步摸清了广州市主要入侵植物的分布状况和发生发展规律。

3、尖峰岭生态站第二期建设项目顺利完成,并完成了第一期和第二期建设项目的竣工报告,第三期建设项目已获国家林业局批准

尖峰岭森林生态站于2005年8月获得批准的第一期建设项目业已完成,2006年8月批准的尖峰岭生态站第二期(碳汇)建设项目到2007年8月份年底已完成所有仪器设备采购、安装和调试,这两期建设项目的竣工报告均已完成,等待国家林业局的验收。另外,今年申报的“海南尖峰岭国家级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野外监测数据自动化采集、传输及监控平台建设”项目已获批复,目前正着手进行初步设计的工作。

4、尖峰岭森林生态站开放与合作研究情况

作为开放型定位站,今年有南京大学、华南农业大学、海南师范大学等科研院校的专家、教授以及硕士研究生参与了定位站的相关研究工作,研究内容包括植被、生理生态、分子生物学研究等方面,并获得了预期的开放效果。

5、尖峰岭国家级生态站的宏观建设

自2006年提出“一站三点”的建设模式以来,初步完成了吊罗山和霸王岭两个监测的建设工作,今年有在五指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要求下,对该保护区进行了固定样地的设立等初步工作,为更加完善地建立五指山监测点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6、积极参与热林所的其他工作

今年在全课题组项目多、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仍然积极参加了热林所及其他首席专家课题组的工作,主要工作有:主持完成了《海南尖峰岭热带树木园生态旅游规划》、协助完成了《热带珍稀树种种质资源收集保存与繁育基地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等规划性文件。另外也参与了徐大平首席课题组的“高要桉树林下植被调查”等工作。

三、项目产出(论文、成果、报告、获奖等)

(一)、发表论著情况:

1、论文:2007年全课题组以第一作者发表研究论文5篇,第二以上的作者发表论文6篇(其中SCI有2篇):

李意德,许 涵,陈德祥,骆土寿,莫锦华,罗 文,陈焕强,蒋忠亮。从植物种群间联结性探讨生态种组与功能群划分。林业科学,2007,43(4):9-16。

骆土寿,李意德,陈德祥,许 。广东白盆珠水库水源林土壤水源涵养能力研究。生 态 科 学, 2007,26(2):159-164。

许 涵,庄雪影,黄久香,张 浩,彭逸生,何仲坚。广东省南昆山观光木种群结构及分布格局。华南农业大学学报,2007,28(2):73-77。

  涵,李意德,骆土寿,陈德祥,林明献。海南岛国家重点保护植物青皮(Vatica mangachapoi) 研究综述。热带林业,2007,35(2):8-11。

李意德,黄全,周铁烽,许涵,黄世能,2006,海南岛能源植物资源及其利用前景。生物质化学工程,40(sup.增刊):240~246。(200612月出版,20071月收到,为2006年漏统计的文章)。

解丹丹,李意德,苏志尧。陈和洞自然保护区常绿阔叶林结构多样性研究。华南农业大学学报,2007,28(4):69-72。

许建新,张金像,许 涵,庄雪影,陈智营,何志东。深山含笑对酸雨胁迫的适应性研究。广东林业科技,2007,23(1):22-27。

王志香,周光益,林明献,刘海伟,邱志军,王旭。吊罗山热带林4 种主要林木的凋落叶分解研究。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2) :6777-6779。

张刚华,陈步峰,聂洁珠,林明献。热带山地雨林尖峰栲边材液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应用生态学报,2007,18 (4) : 742-748。

J.H. Tang, L.Y. Chan, C.Y. Chan, Y.S. Li, C.C. Chang, S.C. Liu, D. Wu, Y.D. Li. Characteristics and diurnal variations of NMHCs at urban, suburban, and rural sites in the Pearl River Delta and a remote site in South China. Atmospheric Environment 2007, (41) :8620–8632. (SCI).

Jian-Hui Tang, Lo-Yin Chan, Chuen-Yu Chan, Yok-Sheung Li, Chih-Chung Chang, Shaw-Chen Liu, and Yi-De Li. Nonmethane hydrocarbons in the transported and local air masses at a clean remote site on Hainan Island, south China. 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Vol. 112, D14316, 2007. (SCI).

2、论著:2007年合作出版专著1部。

王春生,李意德,张泽鹏,骆土寿,李  坚,黄声优。生态高速公路。科学出版社,北京,2007年8月。

3、技术标准:出版行业技术标准1份。

王  兵,李意德,李少宁,郑秋红,崔向慧,骆土寿,陈德祥。热带森林生态系统定位观测指标体系。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行业标准,国家林业局发布,中国标准出版社,北京,2007.

4、获奖:20071人次获梁希林业科学技术奖。

李意德:参加的《广州城市林业发展研究与规划》获梁希林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排名第6)。

(二)、项目技术报告和论文初稿:

1、主持完成《海南尖峰岭热带树木园生态旅游规划》。

2、协助完成《热带珍稀树种种质资源收集保存与繁育基地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3、其他项目申报文本和技术报告8份。

四、人才培养与学术交流

2007年培养统招硕士研究生2名,与华南农业大学联合培养研究生2名已于2007年7月份毕业并走上工作岗位,与华南师范大学联合招收一名从事动物生态方面的硕士研究生。中国林科院海南农业推广硕士班的2名研究生已于2007年7月份毕业,广州农业推广硕士班的8名研究生在年初已开题,进入论文撰写阶段,其中3人完成了论文初稿。

尖峰岭生态站接待了来自南京大学、海南大学、贵州大学、海南师范学院、华南热带农业大学等高等院校的学者和学生100余人次。

尖峰岭生态站的全体工作人员全年参加各类学术活动和技术培训班共有7人次;出国考察3人次,在加拿大的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作学术报告1次。

特别要指出的是,在加拿大的访问,取得了良好的成效,达成的初步协议有:与阿尔伯特大学在建立森林大样地方面进行合作,包括:(1)、在海南岛尖峰岭设立一个25公顷的大样地,加方对大样地设立的技术思路和标准方法进行指导,(2)、双方互派研究人员,特别是互派研究生参与大样地研究;(3)、发表高质量的研究论文。在森林生态学领域,与UBC的相关研究人员在编制气候数据统计软件与建模、生态监测数据由点到面的尺度转换技术、区域气候资料在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研究中的应用、历史数据的整理整合等方面开展合作。

时间

地点

主办单位

会议内容

参加人次

5月

北京

中国生态学会

中国生态大讲堂高级研讨班

1

6月

南宁

中国林学会森林生态分会

人工林生态学与多目标可持续经营

1

8月

北京

中国林科院

野生动植物标本整理培训班

1

10月

柬埔寨

柬埔寨GTW

考察柬埔寨热带雨林

1

11

北京

中国林科院

野生动植物标本数字化成像培训班

3

11

柬埔寨

柬埔寨GTW

考察柬埔寨热带雨林及其开发情况

1

12

加拿大

中国林科院、Alberta大学、BC大学等

考察加拿大林业,洽谈研究合作

1

12

鼎湖山

中国科学院

海南岛及西沙群岛生物资源考察学术会议

1

五、2008年工作设想

在新的一年里,课题组全体人员将继续努力,共同把尖峰岭定位站的各项工作做好。尖峰岭定位站的研究工作将来要作为一个更开放、研究层次更深入的野外台站,为此尖峰岭定位站2008年度的工作主要包括:

1、切实加强尖峰岭国家级生态站的管理工作,目前,尖峰岭生态站的“一站三点”建设模式已全面铺开,管理工作难度更大,加之承担项目多,如何进行有效的管理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2、保证定位站常规性监测数据的完整性和连续性;

3、继续做好定位站的开放与合作研究工作,鼓励其他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联合开展研究;

4、维持好生态站的碳水通量系统、小气候系统、100平方公里集水区测流堰以及其他仪器设备的正常使用。

5、加大与国外的合作研究力度,并通过已获得的海量数据的分析整理,利用国外专家的优势,撰写更多高水平的论文。

6、继续做好横向研究工作。

2008年生态课题组力争在项目成果产出、人才培养等方面有更进一步的发展和提高。

 

 

 

           海南尖峰岭森林生态系统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2007-12-26

法律声明 | 联系方式 | 友情链接
国家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网络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38号-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