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科学时报2010年10月22日“剖示我国山地的现状及多元性”报道中关于环江喀斯特站的部分内容

作者:环江站  更新时间:2010-12-28

 

 

 

 

 

 

救赎:喀斯特要还我大好山河的悲怆

      我国西南地区是喀斯特发育的地区,裸露和半裸露的碳酸盐岩山地连片出现。主要分布在贵、桂、云、川、渝、藏等地区,该区域与黄土高原干旱区域遥相对应,构成了中国一南一北最为贫困的两片区域。

      刘东生院士潜心钻研黄土60年,2003年获得了我国最高科学技术奖,他早在1988年就曾说过:中国区域性的环境地学问题,北有黄土高原,南有喀斯特,这里的山地问题都比较复杂。

      广西环江县是我国唯一的毛南族自治县,全县土地面积4572平方公里,人口40多万,其中,毛南、壮、瑶、苗、么佬等少数民族31.3万人。该县长期以来交通闭塞、文化落后,虽有丰富的资源却未能开发利用,社会经济发展缓慢,是全国有名的贫困县。

      中科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所长王克林回眸历史,对本报记者介绍说:桂西北喀斯特地区石山面积比重大,水土资源短缺,旱涝灾害不平衡,而资源缺乏、环境脆弱的大石山区的人口密度,远高于土地资源相对丰富的土山丘陵区,1995年以前竟有50万的农民群众,生活在人均耕地还不足0.3亩的大石山区。但在土山丘陵区却有大量荒地资源未得到开发利用。从1995年开始,国务院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区政府实施“异地扶贫开发”工程,将失去基本生存条件的大石山区特困农民,迁移到土地资源较为丰富的土山丘陵区,进行异地开发建设,使他们脱贫致富。

      一份研究资料表明:生态移民在减轻大石山区人口压力的同时,无疑也会增加迁入地人口压力。桂西北部地区以红壤荒丘为主的土地资源虽然较为丰富,但也存在坡度较陡、地形破碎等不利因素。印尼、巴西、埃塞俄比亚等国家,在过去进行的生态移民中,曾普遍出现把环境灾害与贫困都转移到新迁入区的现象。

      为实现生态移民区域的可持续发展,中科院亚热带农业生态所协同广西科技厅、广西扶贫办,根据环江县中部红壤荒山丘陵土地资源丰富的优势,选择在环江县城北3公里处的肯福,从1995年开始,在这里建立异地移民的科技扶贫开发示范区,示范区土地面积3700亩。通过研究移民环境容量,编制综合开发建设规划,重点进行技术产业培植与强化的关键技术攻关、配套技术集成。同时还探索并推行异地扶贫开发新的农村经营管理与农业持续发展运行机制,为喀斯特地区提供了异地扶贫开发示范样板与技术辐射源。

      1997年10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移民专家Robyn Iredale 博士考察该示范区,她认为:发展中国家移民在迁入区域因为破坏环境,从而再度陷入贫困的问题非常普遍,环江示范项目能在短时间内取得这么大的成就,简直就是一个奇迹,为其他发展中国家环境移民提供了宝贵的创新经验。

      环江县也是我国西南最大的生态移民安置县。环江县县长蒋向明对记者介绍:“环江是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环江人民在自身尚需扶贫的情况下,十几年来,用博大的胸怀,接纳了都安、大化、东兰等县的6万移民,为生态移民作出了巨大牺牲和贡献;靠科学技术创造出了青山常绿的奇迹!”

      蒋向明并不完全顺心遂意。他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道出对环江县现状的一些忧虑:我们目前还是国家级贫困县,大石山区农民百姓的生活仍然还比较艰难。全县人均收入3080元左右,低于广西人均收入,更低于全国人均水平。国家若要对我们进行生态补偿,政策该怎么落实和兑现?而我们采取异地安置搬迁的移民,目前的收入已经超过全县的人均收入,人均超过5000元,“因为搬迁出来后他们的交通方便,拥有土地面积也多,不断的变换种植品种,如种植甘蔗、中药材、水果,种桑养蚕、饲养牛猪等。劳务输出政府主要负责培训和引导,现在他们凭个人意愿去外面打工,政府不再大规模地组织了”。

      “贫困地区最需要国家在产业政策上给予大力扶持。原来扶贫的模式是输血式,输血肯定也需要,但我们真正需要解决的,是要形成贫困地区自身的造血功能。”蒋向明县长直言不讳,“现在全国的产业政策若一刀切,我们落后地区永远赶不上发达地区不说,而且贫富差距还会越来越大。”

全文见: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0/10/239104.shtm [2010-10-22 ]

法律声明 | 联系方式 | 友情链接
国家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网络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38号-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