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汉勤博士:人类活动和自然干扰对碳、氮和水循环的影响

作者:综合研究中心  更新时间:2007-04-04

      2006615日,美国奥本大学(Auburn University)教授田汉勤博士为中国生态大讲堂(第9讲)作了题为“人类活动和自然干扰对碳、氮与水循环的影响--区域分析与集成”的报告。该报告分别从全球变化与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人类面临的挑战、区域分析与集成研究方法以及在亚马逊地区、美国本土和亚洲季风区的实例研究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介绍。

人类活动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对生态系统都产生了巨大影响。具体表现在:(1)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升高;(2)人为氮输入大量增加;(3)生物多样性减少;(4)土地利用变化剧烈等。但是我们对这些变化的影响过程和作用机理以及不同影响之间的相互作用认识还相当薄弱。如何定量化的认识和评价全球变化背景下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是当前一个主要的科学问题,也对政府决策部门和科学研究机构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田博士认为,区域分析与集成是研究人类活动与生态系统相互作用的主要方法。结合其在亚马逊地区(Tian H. et al. nature.pdf396:664-667)、美国本土(Schimel D., Melillo J. and Tian H., et al.Science.pdf 287:2004-2006)、以及亚洲季风区(Tian H. et al., Global and Planetary Change.pdf37:201-217)的研究工作,田博士详细介绍了区域分析与集成的目标和理论框架以及在评价人类活动与自然干扰对生态系统碳、氮、水循环的影响中的应用。

最后,田博士归纳和分析了目前在人类活动与生态系统相互作用研究领域中存在的主要科学问题:

(1)    人类活动在多大程度上对气候变化产生影响以及这种变化对碳、氮和水的影响;

(2)    区域碳、氮、水通量在20世纪是如何变化的;

(3)    区域碳、氮、水通量在21世纪将如何变化的;

(4)    什么因素(e.g.气候变异、土地利用变化、氮沉降和污染)对这些通量变化起主导作用。

田博士认为目前在该领域研究中,模型和数据的局限性是阻碍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因素。模型方面具体表现的多种过程和数据的耦合以及模型校正,而数据方面具体表现在数据标准化水平较差和共享力度较小。

田博士的报告内容丰富,逻辑严谨,从不同方面为我国的全球变化和碳循环研究提供了理论和方法的借鉴。

                                                                                        (生态网络中心 吕爱锋 供稿)[SplitPage]

报告人简介:

田汉勤教授,美国奥本大学(Auburn University)生态学教授,生态系统科学与区域分析实验室主任,美国宇航局 NASA)交叉科学研究项目首席科学家美国能源部全球变化研究项目首席科学家。

1982年获浙江大学学士学位,1986年获中国农业科学院硕士学位,1996年获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生态学博士学位。19961998年在美国伍兹霍尔(Woods Hole)海洋生物实验室(MBL)生态系统中心做博士后。1998年至2001年在美国伍兹霍尔海洋生物实验室和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从事研究工作 (Scientist)。自2001年秋-2003春,任美国堪萨斯大学生态与进化生物学系副教授,2003年夏至今任美国奥本大学森林与野生生物学院教授。自1996年以来,主持或参与了若干国际性重大研究项目。获美国NASA, NSF, DOE, NOAA等资助, 总资助额度达1,500余万美元。2001年被中国科学院评为首批海外知名学者之一,获中国国家基金会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B类)与中国科学院海外知名学者计划资助。

田教授是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客座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 是《Nature》、《Science》等学术刊物的审稿人,并被许多国家聘为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专家。主要从事生态学, 地球系统科学, 资源与环境科学的研究与教学工作,其研究成果发表于《Nature》、《Science》、《Tellus》、《Global Biogeochemical Cycles》及《中国科学》等有关学术刊物。他的研究成果被许多世界著名的媒体所报导,诸如波士顿环球报、华盛顿邮报、纽约时代周刊等报纸,ABCCNN等电视台,以及英国伦敦的BBC广播电台。 

      详见田汉勤博士个人主页:http://www.sfws.auburn.edu/tian/ 
  

法律声明 | 联系方式 | 友情链接
国家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网络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38号-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