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秘境哀牢,播撒科学种子

作者:哀牢山站  更新时间:2022-09-01

初探哀牢山——孵化

七八月的哀牢山,虫鸣鸟跃,树木郁郁葱葱。坐落在杜鹃湖畔的哀牢山生态站,依旧在平静中默默坚守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的监测任务,日复一日续写着国家站的使命日志。一个霞光灿烂的傍晚,一辆大巴的到来打破了哀牢山往日的平静,车上的20位小朋友,纷纷睁着好奇的大眼睛,趴在车窗上环顾着哀牢山的一切,捕捉每一帧哀牢山的风景。大巴就像一颗饱满的蛋壳,载着小朋友们探索自然的好奇心,平稳地到达了哀牢山生态站。车刚停稳,小朋友们就兴奋地跑下来,迫不及待地扑进哀牢山的怀抱,在双脚与哀牢山的土地接触地瞬间,一场快乐的探索之旅就此开启。合影是到站的第一件事,“咔擦”一声,小朋友们初到哀牢山的喜悦被定格下来,这将成为他们日后珍贵的记忆。随后,小朋友们迅速领取行李,在生态站后勤老师的安排和引导下入住,每个宿舍都有一位带队老师陪寝,确保小朋友们的安全。为了保证小朋友们的食品安全,后勤食堂实行24小时留样制度,后勤还特别留意小朋友们的过敏原,在备餐的时候特意避开这些食物。在站的这几天,后勤为小朋友们精心准备了可口的饭菜,确保在不铺张浪费的情况下,做到营养均衡且美味可口。

取下行李 准备入住

第一期研学营合影

到站的第一个晚上,小朋友们进行了生物多样性探索主题的开营仪式。在仪式中,除了介绍哀牢山生态站的各位老师和带队老师之外,还引导孩子们分别给自己取了作为此次多样性探索营代号的自然名,让他们以这种方式首先融入到哀牢山的原始森林生态系统中。之后,老师给小朋友们进行了分组,让他们自己选出各组的组长,并取一个代表各组特点的组名和口号。有雨林组、霸王龙组、大聪明组等,有趣极了。接下来小朋友们接受了最重要的安全教育,哀牢山生态站毗邻杜鹃湖,生物多样性很丰富,因此孩子们在进行探索时要在听从老师严格要求,确保孩子安全的前提下让活动顺利进行。因此要求湖边活动要带救生衣、夜游必须跟在老师后面、头灯不能对着其他人照射、每天从野外回来都要检查有没有蚂蝗和蜱虫等规则。最后孩子们一起动手在规则树上添加他们认为合理的规则,共同完成规则树的制作,接下来几天就要严格遵守一致通过的规则啦。

新鲜出炉的名牌

这些活动结束后,苇草老师(哀牢山站廖辰灿)带领小朋友们到湖边观察两栖爬行类动物,边走边讲解两爬动物的有趣知识。通过近距离观察昭觉林蛙、哀牢髭蟾、哀牢溪蟾等两栖动物,小朋友们直观感受到了两栖动物用“湿润皮肤”的方式进行皮肤辅助呼吸,有些“青蛙”不能爬行只能跳跃,有些则可以交替使用前肢运动进行爬行等有趣的特点,这些不再只是课本上冰冷的知识。一路上小朋友们随时提问,老师及时解答,小朋友们对哀牢山的陌生感很快就全然消失,对哀牢山的生物多样性有了不一样的初体验。回到站上,小朋友们参观了熊大老师(哀牢山站熊紫春)提前开灯的灯诱帐篷,它吸引来了各式各样的昆虫,孩子们对夜行性昆虫的趋光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知道了飞蛾扑火的内在科学原理。观察昆虫结束以后,小朋友们有序回到宿舍带着对未来几天的期待,进入了甜甜的梦乡……

准备夜游

在苇草老师带领下夜游

夜游

夜游——观察栈道下铜蓝鹟旧巢穴

灯诱

哀牢山站的夜色空灵静谧,2500米高海拔的气候,培育出全国最大的原始常绿阔叶林,像一个坚实壮阔的怀抱,紧紧环抱着高原明珠杜鹃湖。平静的湖面,在微风的轻抚下泛起阵阵涟漪,将一波波清凉送到哀牢山站,守护着小朋友们甜美的梦。


与自然的亲密接触——成长

生物多样性的课程从哀牢山的植物探索开启。在熊二老师(哀牢山站徐志雄)的讲解下,小朋友们对植物的定义和生态作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了解了哀牢山的神奇植物,孩子们蠢蠢欲动,期盼走进原始森林一探究竟;讲解结束后,孩子们在守护老师(哀牢山站杞金华)和小桦老师(哀牢山站史鸿华)的带领下,与哀牢山的森林植被来了一场零距离的接触:“杞老师!开着粉色花的是什么植物呀?”“哦!这是粉花绣线菊,属于蔷薇科绣线菊属的植物。”“小桦老师这这这个开着黄色花的又是什么植物啊?”“这个是匙萼金丝桃,是藤黄科金丝桃属的植物哦。”一路上,小朋友们不断被路边的植物吸引目光,纷纷上前观察、提问。老师们耐心解答小朋友们的问题,详细介绍这些哀牢山神奇植物的特征。在这里,植物知识并不只是枯燥的分类,老师们将物种传入中国的故事以及植物一些诸如诱捕昆虫等有趣的现象给小朋友进行讲述,激发了小朋友们对植物的极大兴趣。就在小朋友们被眼前多种多样的植物所震撼时,哀牢山站的老师们及时解答了为什么哀牢山会有这么丰富的植物物种。哀牢山属于温带湿润气候,但在这样的气候条件下,生长着的是热带起源植物占优势的具备亚热带植被特征的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这可是一个跨越气候带的奇迹。在老师的指导下,小朋友们采集了几种哀牢山的常见植物,带回教室由老师细心指导压制标本。

在熊二老师和小桦老师带领下观察匙萼金丝桃

在小桦老师带领下观察植物

杞老师教小朋友们压制标本

小桦老师教小朋友们压制标本

熊二老师教小朋友们压制标本

小朋友们认真制作标本

而哀牢山站给小朋友们的惊喜远不止于此,对哀牢山站有了初步的了解后,苇草老师(哀牢山站廖辰灿)给小朋友们做了详细介绍鸟兽的讲座,鸟类的知识点被细细地阐释,鸟类有什么特点、是怎么分类的、要怎么观鸟、有哪些常用的观鸟工具……苇草老师在小朋友们的热烈期盼下教会了小朋友们使用望远镜。知道接下来是户外观鸟活动,小朋友们早就按耐不住了。在环湖栈道一线,苇草老师带着孩子们回顾了讲座中提到的鸟类,并带孩子们注意鸟叫声,结合课堂上教过的判断鸟类方位地方法,实际运用望远镜观察树枝上地小鸟,目标很快被机灵的小朋友们锁定,他们快乐极了,叽叽喳喳俨然一群活泼的小精灵……除了鸟类观察,兽类的观测也让小朋友们兴趣盎然。在兽类的讲座中,苇草老师认真解释了热成像的工作原理,并展示了红外相机的工作内容。

苇草老师的鸟类讲座

使用望远镜观察鸟类

在栈道上观察鸟类

林间观鸟

讲解热成像工作原理

通过可达鸭、皮卡丘等等小朋友们喜爱的卡通形象,苇草老师为同学们引入了兽类的知识,紧接着介绍了哀牢山的多种兽类,原本很遥远的动物仿佛一下子拉到了眼前。接下来,苇草老师介绍了红外相机的工作内容并播放了哀牢山站安装红外相机的视频,小朋友们也跃跃欲试。于是苇草老师让小朋友们按分小组合作组装了红外相机,并带队到湖边和山林安装了红外相机。小朋友们根据实际情况来调整安装的角度,期待着15天后能够收获珍贵的监测视频。

苇草老师讲解红外相机

查看红外相机记录到的内容

讲解红外相机记录到的内容

协作安装红外相机

安装红外相机

昆虫课程也受到了小朋友们的喜爱,首先,熊大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场深入浅出的昆虫多样性探索讲座,视频里的昆虫习性让小朋友们联想到自己见过的虫子们,孩子们纷纷尖叫、讨论起来;讲座结束后,小朋友们带上昆虫观察盒,在老师的带领下进入山林探索神秘的昆虫世界。眼尖的小朋友们总是能很快发现隐蔽在路边树上的各种昆虫,一路上都为识破了昆虫的拟态而欢呼雀跃,熊大老师演示了怎样用扫网法和振布法来调查昆虫,回到教室后,熊大老师拿出事先购买的人工养殖的蝴蝶,认真教小朋友们最基本的昆虫整姿方法,为制作标本做好准备。

熊大老师的昆虫讲座

观察昆虫标本

用解剖镜观察鳞翅目昆虫的翅膀  、讲解标本的制作方法

野外观察昆虫

扫网法和振布法捕捉昆虫

除了这些专业的鸟类、兽类、植物、昆虫课程,小朋友们还体验了很多有趣的游戏。“你画我猜”的游戏大大增加了小组间的互动,小朋友们变得更加默契;让小朋友们印象最深刻的还是“暗夜独行”的体验:在夜游中,我们选取了一段平坦的五十米长的马路,并在马路右侧拉上了绳子、马路的前中末分别有三位老师确保小朋友的安全,要求小朋友独自通过这段距离。有的小朋友不敢通过,其他组员就会鼓励他勇敢一些,或者主动调整出发顺序。最后,每一位小朋友都勇敢地完成了暗夜独行,他们兴奋地抱在一起,欢呼雀跃,庆祝他们克服了自己对黑暗的恐惧,不知不觉中小组间的友谊也愈加深厚。

快乐的游戏时间


旅程结束——破蛹


四天的研学之旅很快落下帷幕,在直播同步进行的结营仪式上,颁发个人奖项,根据开营时制订的规则给小组打分,颁发结业证书。小朋友们纷纷上台发言,讲述了这几天在哀牢山的感悟与收获:学到了新知识、体验了新的探索、认识了新朋友、遵守了自己制定的规则、帮助了其他小朋友……这些经历都成为了这个夏天最深刻美好的回忆。小朋友们收获了自己动手制作的植物和昆虫标本、结业证书、个人奖项、栗果盲盒、还有哀牢山站老师准备的水晶胶纪念品,爱不释手。这时候还有一个最令人动容的环节,带队老师拿出了开营之前爸爸妈妈写给小朋友的信或者给小朋友们拍的小视频,小朋友们看着爸爸妈妈的期望和嘱咐,感动的泪水滑过小小的脸庞,或许,成长就是在这晶莹的泪滴中悄然发生,经历了这些,他们一定会有所思考、有所成长。回顾这四天,认真提问、耐心解答、欢声笑语、感动落泪……这些真实的瞬间历历在目。当大巴车即将出发,小朋友们抱着老师们舍不得松手,叫嚷着要把老师们打包带走,眼泪止不住地流下……


结营仪式直播

结业合影

小朋友制作的标本

依依不舍

大巴驶离

小朋友们对大自然的好奇、热爱,毫无保留地在哀牢山绽放;勇敢、坚韧的种子也在这里生根发芽,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一位第三期研学课程的小朋友,他胆子比较小,对昆虫的恐惧也十分严重,但是他并没有因此放弃夜游,而是坚持参与了全程。夜游回来的他依旧很害怕,半夜三点被从梦中惊醒的他摇醒了带队老师,告诉老师他觉得身上有蚂蝗,在老师的安抚下他才缓缓睡去。在随后的昆虫课程中,他了解了昆虫的习性后,不再害怕昆虫了;在老师和小伙伴的鼓励下,他还勇敢地完成了“暗夜独行”的游戏;当他高兴地告诉爸爸妈妈这些变化时,爸爸妈妈也欣慰地笑了,孩子的成长让人感慨。还有一位小朋友实在太喜欢这里,一共参与了三期研学活动。

勇往直前

一共参加了三期研学活动的小朋友可可

“老师,要怎么样才能一直留在哀牢山?”“等你读完研究生,就能来这里工作啦!”“那时间太久啦!这附近有没有小学呀?我转学过来就可以一直呆在这里啦!”这样天真又热烈的愿望实在让人动容,除了离开前这么饱含深情的告别,回到家的小朋友时常会给站上的老师老师打来电话,除了描述自己见到的不认识的植物和昆虫的特征并询问种属外,还邀请站上的老师到家里做客、参加自己的生日聚会,可见,站上的老师在小朋友们心中不仅仅是老师的身份了,他们已经是小朋友们非常亲近的好朋友。甚至,连家长都询问站上是否需要志愿者,以后想来站上体验这里的工作与生活。

小朋友的哀牢山回忆

小朋友认真制作的手账

当我们都习惯了往常的的工作节奏,适应了简短的工作交流,却在这个夏天被一群小朋友稚气、童真、纯洁的情感打动,内心最初的纯真被唤醒,也用最直接的方式给出回应:提问的小朋友太多,熊二老师发现了一个小朋友被忽略了很失落,赶紧安抚他;苇草老师在接触中发现了小朋友们的认知水平比较高,及时对后续课程设计做了调整;小桦老师和杞金华老师为了给孩子们体验更棒的植物观测活动,反复设计野外考察路线;熊大老师为了兑现教小朋友们饲养螽斯的承诺,深夜还在湖边调查螽斯的食性……这些用心的付出,也成为哀牢山站老师们自己人生历程中一段难得珍贵的经历。正因为有老师们认真负责的引导和探索,孩子们在短短几天里感受到哀牢山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并掌握生物多样性调查方法。研学课程的结束并不是本次研学之旅的终点,逐渐填满的多样性记录本也不会给学生的多样性探索画上句号,整理成盒的标本也并不是生物多样性研究的终点;相反,小朋友们积极探索生物多样性的种子才刚刚在这里发芽,这颗种子终将随着小朋友们诚挚的童心、逐渐丰富的经历、更加成熟的思考而不断生长,最终成为保护自然的参天大树!

快乐的合影

法律声明 | 联系方式 | 友情链接
国家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网络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38号-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