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尖峰岭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科研动态

海南尖峰岭森林生态站站长李意德研究员谈科技救灾减灾: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冰雪灾害的科技救灾减灾技术要点

作者:尖峰岭站   更新时间:2008-02-29

                                               李意德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研究所,研究员,海南尖峰岭森林生态站站长,首席专家,联系电话:020-87028474)

  

  2008年1月,我国南方地区出现了罕见的持续性雨雪冰冻天气,对19个省(区、市)的林业生产造成了严重危害,其中包括组成、结构和功能良好的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2008年2月11日,国家林业局科技司迅速组织有关专家,编写并发布了《南方雨雪冰冻灾害地区林业科技救灾减灾技术要点》,规定了竹林、经济林、用材林、幼林及新造林、林木种苗、森林病虫害监测与防治、珍贵野生动物救护、受损森林生态系统恢复、受害林木和竹子的加工利用等九个方面的救灾减灾技术要点,但并未对自然保护区的森林生态系统如何开展救灾减灾进行专门的论述。鉴于自然保护区法律地位的特殊性,以及保护生物多样性与提供生态服务功能的重要性,同时,自然保护区还按照功能的要求划分了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等不同的区域,其权属也有国有林、集体林和村民的自留山地。因此,自然保护区的森林生态系统应有专门的救灾减灾技术措施。本技术要点可供广大的自然保护区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参考。

  一、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受害类型与等级划分

  1、常绿阔叶林

  常绿阔叶林是自然保护区的主体,也是此次冰雪灾害的主要对象,在粤北山区,一般海拔300米以上就可见到受害现象,400米以上受害情况较为明显,500米至1300米受害情况最为严重,1300米以上有逐渐减轻,其原因是海拔越高,林木高度越矮,至1500米以上出现山地灌丛草甸,受害情况反而不明显了。

  将常绿阔叶林的受害等级初步划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受害等三个级别:轻度受害的森林,其连根倒伏、断干(主要受害类型)、一级枝条全断的植株数量占总植株数量的30%以下;中度受害的森林,其相应的植株占总数的30%~70%;重度受害的则占70%以上。

  2、常绿针叶林

  常绿针叶林主要有杉木和马尾松两大类,根据受害情况,松林的受害情况总体上较杉木严重,并且是已断干为主,也包括弯折、倒地、翻蔸等情况,受害等级也可按照常绿阔叶林的划分比例进行初步划分。

  3、毛竹林

  粤北山区的毛竹林主要分布在自然保护区的实验区,受害类型包括弯曲、折断、爆裂和翻蔸等,其中已弯曲和爆裂居多。爆裂的毛竹几乎丧失了经济价值。根据现存初步考察情况来看,以折断和爆裂的毛竹植株数量占总数的10%以下为轻度受害,10%~30%为中度受害,30%以上为重度受害为妥。

  4、经济林

  自然保护区的经济林同样分布在实验区,以柑橘、三华李、桃等为主,由于树木高度较小,受害类型以弯折为主,果枝受害情况比较严重,影响了本年度的开花和结实。由于粤北山区自然保护区大多处于海拔300米以上,因此各种果树均遭受了不同程度的冻害,其受害程度可参考《南方雨雪冰冻灾害地区林业科技救灾减灾技术要点》的规定。

  二、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救灾减灾技术措施

  1、灾情普查

  各自然保护区应迅速组织有关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对区内的生态系统进行灾情普查,尽快查清各功能区内的受害类型和等级。

  2、制定生态恢复技术方案

  根据灾情普查结果,制定符合各功能区救灾减灾的可操作性强的生态恢复技术方案。

  3、防止森林火灾

  因本次冰雪灾害倒伏和折断的林木非常多,林地产生了大量的枯枝落叶,极易引发山火,应由自然保护区管理部门会同地方政府部门,迅速组织人员,对村镇旁、路旁、实验区等火险程度极高的区域进行林地清理。

  4、实验区内的竹林

  受害竹林的处理可参照《南方雨雪冰冻灾害地区林业科技救灾减灾技术要点》实施。另外,要特别注意的是,弯倒、折断或爆裂的竹子,均具有较强的弹性,在处理时应注意安全,弯倒的竹子可先砍掉部分竹枝,减轻竹尾重量后,使其自然弹回;折断和爆裂的竹子也应先砍断竹尾部分,然后再处理竹竿部分。

  5、实验区内的用材林

  主要是杉木和松树林。松树的萌芽能力弱,最好伐除原有受害的林木重新造林;轻度受害的杉木可补植,中度和重度受害的则可重新造林。造林和补植应以抗逆性强的乡土树种为主,特别是乡土珍贵阔叶树种。

  6、实验区经济林

  可参照《南方雨雪冰冻灾害地区林业科技救灾减灾技术要点》实施。

  7、缓冲区内的森林生态系统恢复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缓冲区内不论何种林分类型,一般不应有人为干扰活动,但为了使缓冲区内的森林得到快速恢复,加入人为措施是必要的。

  对于缓冲区内的杉木或松树林,应按照相关技术规程,通过重新造林或补植改造为乡土树种阔叶林;对原本是阔叶林的,应对倒伏、折断的林木进行伐除清理,在断干和断枝处锯平并在伤口处涂抹防虫防腐剂,以免断裂处受病虫害的侵扰,同时也有利于树桩的再次萌芽,以便快速恢复阔叶林植被。

  缓冲区内倒伏和折断的林木,经过上述清理过程后,原则上保留在林地自然分解,其养分能参与到自然循环过程中。

  对大片受损纯林,要优化结构,以混交方式提高林分的稳定性;林木全部死亡的地块,要适地适树,选择抗性比较强的乡土阔叶树种,增强抵御灾害的能力,应尽快通过人工造林的方式营建阔叶混交林。

  8、核心区内的森林生态系统恢复

  粤北山区的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绝大多数为常绿阔叶林。尽管核心区内严格控制人为活动,但在冰雪灾害后的适当的清理措施有利于核心区内的森林生态系统恢复。可对倒伏、折断的林木进行伐除清理,在断干和断枝处锯平并在伤口处涂抹防虫防腐剂,以免断裂处受病虫害的侵扰,有利于树桩的再次萌芽,达到快速恢复阔叶林植被的目标。处理后的林木应保留在林地内。

  林木全部死亡的地块应通过人工方式,用抗性比较强的乡土阔叶树种进行更新造林,使其尽快恢复近自然的森林植被。在植被恢复中,应有意识地增加各保护区特有的国家和地方重点保护植物、珍稀濒危植物、地方特有植物等,注意各植物种类的生物学特性和层次结构特征,合理搭配。

  9、病虫害的监控

  冰雪灾害过后,由于大量枯枝落叶的产生,极易导致森林病虫害的发生,因此,自然保护区管理部门应制定周详的病虫害监测计划,派专人负责对各功能区域进行连续的监测,一旦发现有病虫害,应及时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处理,具体的技术措施可参照《南方雨雪冰冻灾害地区林业科技救灾减灾技术要点》实施。

  10、次生灾害的预防

  冰雪灾害过后,由于保护区森林植被遭受严重破坏,有可能诱发各种次生灾害,包括山体滑坡、泥石流、水土流失、水源污染、区域性的气候变化等,各保护区应制定相应的巡查方案,定期巡查,一旦发现问题必须及时报告,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法律声明 | 联系方式 | 友情链接
国家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网络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38号-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