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秦岭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台站简介

陕西秦岭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简介

作者:秦岭站   更新时间:2015-11-19

研究队伍

站长:张硕新教授

主要研究成员:刘建军教授、王得祥教授、陈辉教授、唐明教授、张文辉教授、曹支敏教授、李孟楼教授、李周岐教授、陈海滨副教授、党坤良副教授、张胜利副教授、蔡靖教授、姜在民副教授、张存旭副教授、康永祥教授、李卫忠副教授、赵鹏翔副教授、毛晓利副教授、侯琳副研究员、尚廉斌高级实验师、杨平厚高级实验师、陈书军助理研究员、闫红安助教、庞军柱讲师、胡斌讲师。

地理位置与自然条件

  秦岭横贯我国中部,其南北分属北亚热带和暖温带,是我国南北气候区的天然分界线,是长江、黄河两大水系的自然分水岭,也是古北界和东洋界生物的交汇区。秦岭的森林植被不仅在水平地带上具有独特的过渡性特征,同时在海拔梯度上也有明晰的垂直带谱。对秦岭森林生态系统的研究不仅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而且在全国森林生态系统总体研究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陕西秦岭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的前身是秦岭火地塘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始建于八十年代初,位于陕西省宁陕县境内。火地塘教学试验林场处于秦岭中段南坡,北纬33°18'33°28',东经108°21'108°39'之间,年平均温度810 ℃,年降水量9001200 mm,年蒸发量800950 mm,年日照时数11001300 h,无霜期170 d,海拔范围在8002500 m之间。建站初期研究面积为13257公顷(原宁陕火地塘教学试验林场),1988年经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将原来的林场分为宁东林业局火地塘林场和西北林学院火地塘教学试验林场,研究面积缩小为2037公顷。为了加强对整个秦岭林区的研究,1987年我们又在秦岭西部的宝鸡市辛家山林业局建立了气象、水文、土壤等定位观测站,后因为经费紧张,于1997年停止观测。考虑到秦岭独特的地理位置,2009年在秦岭中段北坡太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蒿坪管理站建立了森林理水功能观测点,以便比较秦岭南北坡森林在水分循环中的作用。

  火地塘林区植物资源丰富,种类繁多。据《陕西树木志》记载,陕西省有木本植物101科、321属、1224种,其中火地塘就有83科、206属、524种(包括6个亚种、51个变种、3个变型、17个栽培种),分别占陕西省的82.1 %64 %43 %。在206个属中,属于温带分布的有65属,占总属的31.55 %;属于热带、亚热带分布的有61属,占总数的30.36 %;属于东亚分布的有35属,占总属的17.41 %;属于东亚和北美洲间断分布的有28属,占总属的13.93 %;属于中国特有属的有12属,占总属的5.9 %(占中国特有属的13.0 %,秦岭特有属的63.2 %)。根据第一批《中国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1987)和《中国植物红皮书》(1992)中的记载,秦岭有21种珍稀濒危木本保护植物,而在火地塘就达15种,占秦岭分布的71%。从上述情况看,火地塘林区是科学研究和植物引种驯化的理想地段。

工作条件及设施

秦岭生态站在火地塘林区设有气象站2个;碳通量观测塔1个,生态因子梯度观测塔1个;集水区面积800 hm2的巴歇尔槽1个,集水区面积为8 hm2的三角形薄壁堰2个;20 m2的径流观测场8个,100 m2的壤中流观测场10个,固定标准地10个;实验室30 m2,标本室30 m2,办公室30 m2,建有陕西境内珍稀濒危植物迁地保护园1个。在太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蒿坪管理站建有巴歇尔槽1个,三角形薄壁堰1个,复式量水堰1个,径流场3个。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校本部有生态研究室100 m2,实验室200 m2。自1980年建站以来,购置了野外调查、室内分析以及数据处理等仪器设备200多台(件),价值人民币700多万元。

研究成果与著作

获奖:

1)“锐齿栎林地力衰退机理的研究”获陕西省科技进步三等奖,陕西省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

2)“秦岭太白红杉群落学特征、类型划分和生产力的研究”获陕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陕西省林业厅科技进步一等奖

3)“木本植物木质部栓塞恢复与限流耐旱机理研究” 2010年获“陕西省林业厅科技进步奖”特等奖,2011年获“陕西省科学技术奖”贰等奖

4)“森林生态学” 2010年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2013年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资源共享课”

5)“森林生态学教学团队”2011年被陕西省教育厅评为省级教学团队

6)“陕西秦岭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2009年被科技部授予“全国野外科技工作先进集体”称号,2012年被国家林业局授予“全国生态建设突出贡献先进集体”称号

研究论著:

1)绿色长城Die Greene Mauer (林业电视片),中央电视台与奥地利国家电视台、德国中央电视台合作录制,1994

2)中国针叶林Naderwaelder Chinas. Springer 出版社,Berlin-New York1996

3)张硕新主编,林业推广学,经济科学出版社,北京,1999

4Zhang S, co-editor. Flora of the Loess Plateau in Central China. IHW-Verlag, Munich, 2007

5)张硕新主编,生态管理学,中国农业出版社,北京,2009

6)张硕新主编,中国生态系统定位研究与观测数据集. 森林生态系统卷-陕西秦岭站(2006-2008),中国农业出版社,北京,2011

7Ding X, Zhang S. Impact of Urbanization on Sustainability of Cities. LAP LAMBERT Academic Publishing, Saarbruecken, 2012

8Zhao P, Woeste K, Zhang S. Molecular Identification and Genetic Analysis of Juglans Resources. LAP LAMBERT Academic Publishing, Saarbruecken, 2012

9Zhang S, Li Q, Cui C. Allelopathic Effects in Agroforestry System of Loess Area in China. LAP LAMBERT Academic Publishing, Saarbruecken, 2012

10)蔡靖,刘培亮,杜诚,卢元著,秦岭野生植物图鉴,科学出版社,北京,2013

11)姜在民,文建雷著,秦岭火地塘常见植物图鉴,科学出版社,北京,2013

12)侯琳,张硕新著,秦岭山地森林增汇技术研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出版社,杨凌,2015

联系地址

  通信地址:陕西、杨凌邰城路3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

  邮政编码:712100

  联络人:张硕新 教授 博士

  电   话:029-87082993, 87082124

  传   真:029-87082993

  E-mail: sxzhang@nwsuaf.edu.cn


法律声明 | 联系方式 | 友情链接
国家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网络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38号-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