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鹰潭农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综合新闻

鹰潭红壤站一项成果通过科技评价

作者:鹰潭站   更新时间:2021-04-14

       2021年3月28日中国农学会组织专家于江西鹰潭召开成果评价会,对中国科学院红壤生态实验站主持完成的“江西省耕地质量提升关键技术与集成应用”项目成果进行科技评价。评价专家组由中国农业大学张福锁院士、江西省农业科学院戴星照研究员、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杨少海研究员、中国农业科学院曾希柏研究员、湖南省农业科学院罗尊长研究员、江西省蚕桑茶叶研究所叶川研究员、浙江大学史舟教授等专家学者组成。江西省科技厅科技成果与技术市场处刘忠处长, 鹰潭市科技局郑慧琴局长、张挺科长,以及项目组成员参加了评价会。

      中国农学会科技评价处孙哲处长主持会议,推举张福锁院士和戴星照研究员为评价组正、副组长。专家组认真听取了成果主持单位孙波研究员的汇报,审阅了相关材料,经过现场质询和讨论,形成了综合评价意见。专家组认为,针对江西省耕地质量问题,项目组在“十二五”和“十三五”期间开展了系列研究,项目成果构建了覆盖江西全域的耕地质量监测网,率先提出了耕地安全利用的土壤环境指标阈值国家标准,开发了基于移动GIS和农经权数据库的服务于新型农民个性化需求的耕地质量管理信息系统;首次揭示了土壤生物体型驱动生物群落构建过程的作用机制,阐明了团聚体线虫-关键微生物交互作用促进氮磷高效供应的原理,揭示了大团聚体在红壤旱地和稻田质量提升中的关键作用,建立了大团聚体生物培肥的耕地质量提升理论;研发了针对红壤旱地以激发式秸秆还田、生态间作、植物篱优化布设为主的关键技术,针对稻田以增碳促肥提效、稳碳减肥增效为主的关键技术以及稻田有机肥安全施用阈值,研制了生物炭和蚯蚓粪肥有机培肥产品;分类构建了红壤旱地控流聚土培肥模式和以有机肥安全利用为核心的稻田质量持续提升技术模式,在江西重点区域大面积推广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成果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土壤团聚体生物网络交互作用促进养分高效供应、大团聚体生物培肥等研究方面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法律声明 | 联系方式 | 友情链接
国家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网络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38号-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