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吉县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综合新闻

吉县站在优化植被恢复措施研究中取得进展

作者:吉县站   更新时间:2022-03-06

黄土高原地区一直是我国水土流失和环境问题严重地区之一,晋西黄土区长期以来遭受严重的水土流失、土壤侵蚀、植被退化等问题,为了改善生态环境,防治土壤侵蚀,解决植被退化问题,该区开展了大规模的植被恢复措施,营造了大面积的人工林。人工植被恢复可以有效减少土壤侵蚀和提高土壤质量,是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有效生物措施。明确长期人工植被恢复后土壤水分和养分性质的响应差异,有利于进一步有效改善生态环境。

水文组冯天骄团队基于不同长期植被恢复类型下的土壤水分监测,通过测定土壤物理性质以及有机碳、氮磷钾元素含量等土壤养分,分析了不同生态恢复条件下的生态系统土壤水分时空动态差异,在一定程度上描述了晋西黄土区自然恢复的次生林和人工恢复后的抚育林的土壤物理性质和水养特征,创新性地对3种林地内各土壤物理性质与其土壤各养分含量之间进行相关矩阵分析和冗余分析。结果表明,各植被类型土壤水养条件在0—20 cm土壤浅层优于深层。相关分析和冗余分析表明,土壤容重小时,养分含量较高,由于表层土壤孔隙度大,通气性好、结构性好,有利于有机碳的积累和氮素的循环。

该研究以水养条件为依据,建议在植被恢复过程中多以保育次生林为主来达到较好的水碳储量等生态效益,同时在深层土壤含水量较多而浅层土壤含水量较少的人工油松林地适当种植深根系植物,以改善浅层土壤水分条件,有利于优化晋西黄土区的林分管理,促进植被恢复和生态建设,对于优化黄土高原植被恢复措施和促进生态环境改善有重要意义。

 

图1 土壤各理化性质之间的相关矩阵

 

图2 不同植被类型(a)和土层深度(b)下土壤理化性质之间的主成分分析

论文“晋西黄土区长期人工林恢复对土壤水分和养分性质的影响”目前已被水土保持学报采用。

作者:冯天骄;审稿:许行;编辑:吴欢

法律声明 | 联系方式 | 友情链接
国家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网络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38号-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