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民勤荒漠草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网络介绍

民勤治沙综合试验站:科技力量助力沙漠治理

作者:民勤站   更新时间:2023-09-20

作者:赵娅维 王希丽    

来源:民勤县融媒体中心


民勤县地处河西走廊东北部,石羊河流域最下游,东西北三面被巴丹吉林沙漠和腾格里沙漠包围。沙漠和荒漠化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90.34%。多年来,全县人民一直与风沙抗争,甘肃省民勤治沙综合试验站勇挑重担,肩负起防沙治沙的重要使命。

1695087053450314.jpg

野外植被调查 王希丽 摄

甘肃省民勤治沙综合试验站成立于1959年,是中国科学院在全国最早建立的6个治沙综合试验站之一,也是我国防沙治沙前沿的“排头兵”。主要任务是面向西北干旱沙区,开展荒漠化领域定位观测、防沙治沙、生物多样性保护及利用等方面技术研究与示范推广。

建站以来,民勤治沙综合试验站深入研究甘肃境内的沙漠化问题,全面掌握了调查区域的自然环境与资源特征、风沙地貌类型与形态特征、沙地类型与成因、风沙运动与危害特征。这一系列研究工作填补了该研究领域的空白,为甘肃沙区的科学研究、区域生态建设、资源开发利用和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科学依据。

1695087133566663.jpg

工作人员开展野外植被调查 王希丽 摄

 “60多年来,几代防沙治沙科技人员扎根风沙一线,一茬接着一茬干,将论文写在大地上,在治沙理论方面,提出了‘固身削顶’与‘拦腰截断’固沙理论、将持续农业发展的理念引入沙漠治理中,并提出了旱路治沙和产业治沙的新思路,进一步丰富了我国防沙治沙理论。”甘肃省民勤治沙综合试验站副站长唐进年说。

针对民勤县现有的沙化土地自然条件、沙化程度、治理难度等特点,民勤治沙综合试验站准确把握防沙治沙需求,科学规划、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在治理措施上实行一区一策,一沙一策,做到精准治沙;在沙区造林上按照"宜乔则乔、宜灌则灌、宜草则草、宜荒则荒、宜沙则沙"的原则科学治沙;在造林密度上,按照水分平衡理论,研究确定不同区域不同树种科学合理的造林密度;在固沙植物种选择与培育上,利用现代先进的生物技术筛选培育抗逆性强、防风固沙构型好的固沙植物种。

1695087237930724.jpg

荒漠植物育苗 王希丽 摄

 “在治沙实践方面,研发出新型沙障材料6种、筛选出了30余种优良防风固沙植物,发明了手扶式麦草沙障压沙机和网膜沙障铺设机,研发出了‘粘土沙障+梭梭固沙造林技术’等治沙关键技术40多项,集成提出了盐渍化土地‘三系统’治理模式、重点风沙口‘四带一体’治理模式、沙漠综合治理与持续农业发展模式等综合治理模式,在我国北方沙区大面积推广应用,为地方和全国防沙治沙、生态安全屏障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唐进年介绍说。

时光荏苒,经过60多年的发展,民勤治沙综合试验站已发展成在国内外荒漠化防治与沙区资源保护和利用技术研究领域具有重要影响的专业研究机构,在荒漠化防治领域取得了一批标志性科技成果,先后被授予“全国防沙治沙先进集体”“全国生态建设突出贡献先进集体”等30多项荣誉称号。

1695087323625568.jpg

栽苗器现场演示 王希丽 摄

“甘肃省民勤治沙综合试验站作为专门从事防沙治沙的科研单位,应肩负起新时代防沙治沙的重大使命,坚持系统观念,因地制宜,以水定绿,科学治沙,走低覆盖度近自然修复的路子,研发防沙治沙用沙的新材料、新技术、新装备,助力打好防沙治沙歼灭战、阻击战和攻坚战,扎实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全面提升荒漠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筑牢西部生态安全屏障。”唐进年表示。



法律声明 | 联系方式 | 友情链接
国家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网络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38号-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