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坡头站与阿根廷科研机构深化学术交流 共探生物土壤结皮研究新进展

作者:沙坡头站  更新时间:2025-09-16

9 月 5 日至 15 日,受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李新荣研究员和赵洋研究员邀请,阿根廷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独立研究员、库约大学教授、自然与精密科学学院院长 Julieta Nelida Aranibar 一行赴宁夏沙坡头沙漠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简称“沙坡头站”)开展学术交流。此次交流活动依托国家自然基金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NSFC-CONICET (中 - 阿))“生物土壤结皮对干旱区退化生态系统恢复的指示作用、机理和应用(32061123006)” 资助,旨在推动中阿双方在干旱区生态修复领域的深度合作。

交流期间,项目负责人李新荣研究员与 Julieta 教授围绕合作项目的研究进展展开细致研讨。双方系统梳理了在生物土壤结皮生态功能监测、其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机制等方面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包括不同环境因子下生物土壤结皮的群落结构变化数据、结皮形成对土壤理化性质改良的具体参数等。针对下一步研究计划,双方明确将重点推进南北半球干旱区生物土壤结皮对比研究,计划联合开展跨国境样本采集与数据分析,建立标准化研究方法体系。

图1. 李新荣研究员与 Julieta 教授探讨项目研究进展情况

在沙坡头站考察环节,赵洋研究员详细介绍了生物土壤结皮在维持干旱区生态系统稳定性中的核心作用,通过具体案例阐释了结皮如何通过改善土壤保水性、促进养分循环等方式遏制沙漠化扩张;同时,介绍了生物土壤结皮对全球变化的响应研究,分享了团队在极端温度、降水变化条件下结皮光合活性、群落动态的观测结果;许文文博士和连煜超博士聚焦人工蓝藻结皮固沙技术及其在促进生态系统恢复中的作用,对培养基配方优化、培养周期缩短等关键进展,以及该技术在沙化土地治理示范区的应用成效等方面进行了深入讲解;赵逸雪硕士重点展示了生物土壤结皮与维管束植物的动态关系及作用机理。

图2. Julieta 教授调研腾格里沙漠


图3. Julieta 教授调研沙坡头站生物土壤结皮实验

Julieta 教授实地调研了腾格里沙漠腹地的自然地貌、生物土壤结皮自然发育序列及人工蓝藻结皮固沙示范区,对沙坡头站在生物土壤结皮研究与应用方面的成果给予高度评价。期间,她以 “Biocrust Research in the Monte Desert” 为题作学术报告,分享了阿根廷蒙特沙漠生物土壤结皮的独特发育特征、对当地极端干旱环境的适应机制,以及在干扰造成的退化生态系统修复中的实践经验,为中方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跨区域参考样本。

图4. Julieta 教授在沙坡头站作报告


此次深度交流成效显著,双方不仅在生物土壤结皮对干旱区退化生态系统恢复的指示作用、内在机理及应用路径上形成多项共识 —— 如确认南北半球结皮功能的趋同性与区域特异性并存、明确人工干预对加速结皮发育的关键作用等,更就联合发表研究成果、培养青年科研人员、共享实验数据等达成合作意向,为中-阿在干旱区生态修复领域的长期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将有力推动全球沙化/退化土地治理和干旱区可持续发展研究的进程。


撰稿:赵  洋     发稿:高艳红



法律声明 | 联系方式 | 友情链接
国家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网络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38号-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