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鼎湖山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在院级评估中获评“优秀”
作者:鼎湖山站 更新时间:2025-10-13
近日,中国科学院科技基础能力局发布2025年度院级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评估结果,广东鼎湖山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以下简称“鼎湖山站”)获评“优秀”。全院共有96个野外站参加本次评估,其中10个获评“优秀”。自2001年起,鼎湖山站已连续4次在CERN及院级野外站综合评估中获评“优秀”。
鼎湖山站1978 年建立,现为中国科学院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台站、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CNERN)和国家生态质量综合监测站成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MAB)第 17 号定位站,也是中国通量网、中国科学院大气本底观测网、国际氮沉降观测网、广东省野外站联盟以及广东省林业台站联盟成员,是国家生态科学数据中心广东分中心。鼎湖山站以国家及地方需求和学科发展前沿为导向,以建设中国科学院乃至国家科技创新、生态学高级人才培养、生态理念等科普知识传播和国际知名生态系统生态学综合研究平台为目标,系统开展地带性森林生态系统演替过程与规律,包括结构与功能、格局与过程相互关系的研究,阐明热带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碳、氮、磷、水循环及其耦合等关键过程对全球变化的响应与适应规律及调控机理,为解决国家和粤港澳大湾区生态环境保护与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关键科学与技术问题提供科学支撑,力争把鼎湖山站打造成国际著名的森林生态系统研究基地。
进入国家试点站(1999 年)以来,发表论文1400多篇,其中SCI 论文700多 篇;包括Science、Nature Geosciences、PNAS、Molecular Biology and Evolution、Science Bulletin、National Science Review、Genome Biology、Ecology letters、Nature Ecology & Evolution、Science Advances等国际著名期刊和各学科TOP期刊,主/参编专著20多部。以第一单位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 项(2008和2024年),中国基础研究十大新闻 1 项,省部级一等奖2 项,二等奖1项;联合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各1 项,省部级一等奖 5项。获授权专利42项,软件著作权13项,咨询报告6份,参与团体标准制订2 项。
目前鼎湖山站正在打造华南地区“天空地一体化”立体观测研究平台,建设国家生态科学数据中心广东分中心,完善和发展华南地区“多要素-多界面-多介质-多过程-多尺度-多方法”的联网协同观测体系,全面实现智能化、现代化监测,引领大数据驱动下的生态学科研模式,服务于国家“双碳”目标、“三区四带”生态屏障建设以及粤港澳大湾区发展需要。
鼎湖山站部分人员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