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新疆综合科学考察项目成果交流会在乌鲁木齐顺利召开
作者:策勒站 更新时间:2025-11-07
11月3日至4日,第三次新疆综合科学考察项目成果交流会在新疆乌鲁木齐顺利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举办,科技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国家林草局、中国科学院等国家部委,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科学技术厅、自然资源厅、生态环境厅、水利厅、农业农村厅、应急管理厅、林草局等地方政府部门,以及兵团科技局等相关单位负责人参会,体现了科考主管部门和各级政府部门对新疆科考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各科考项目承担单位负责人及科研骨干近200人参加了会议。
本次会议特邀中国科学院陈宜瑜院士、傅伯杰院士、肖文交院士,中国工程院李根生院士,以及第三次新疆综合科学考察咨询专家组、工作组成员为科考成果把关定向,旨在系统梳理第三次新疆科考实施以来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凝练重大成果,并推动成果转化应用,切实服务新疆经济和社会高质量发展。会议分为片区汇报、项目进展交流、专家评议与总结等多个环节,涵盖水资源、生态系统与生物多样性、土地利用与农业、能源开发等多个关键领域。
新疆科技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邱旭生代表地方科技主管部门发言,他表示,新疆科技厅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全力做好科考协调保障工作。他提出将继续聚焦国家战略和新疆高质量发展需求,重点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强化服务保障,营造良好科研环境;二是推动成果落地,服务新疆高质量发展;三是弘扬科学家精神,培育本土科技力量。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李哲指出,下一阶段要加强“对标对表”,全面检验项目成果是否达成初期设定的“查明、厘清、揭示”等核心目标。须高位凝练成果,通过交叉集成形成兼具科学深度与战略高度、能清晰阐述“故事脉络”的重大成果。他强调,科考工作必须与时俱进,紧密对接国家最新赋予新疆的战略定位与重大投资布局,为新疆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精准支撑。
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分党组书记、院长,新疆科考工作组组长肖文交院士在发言中回顾了科考团队顶风沙、冒严寒,积累大量一手数据的艰辛历程,形成了一批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的成果。他呼吁全体科研人员以此次评审为新起点,坚持问题导向,强化协同联动,注重成果转化,让科学数据变成发展动能。
会议期间,五大片区牵头单位及30个项目负责人分别从项目基本信息、考核指标完成情况、项目标志性成果、项目成果应用情况、项目支撑新疆科考目标情况和下一步可开展工作等方面汇报了项目进展与成果,涵盖塔里木河、伊犁河、额尔齐斯河、吐哈盆地、天山北坡等关键区域,内容涉及水资源安全、生态系统调查、生物多样性保护、土地资源评估、清洁能源开发等方面。与会专家对每个项目进行了深入评议和打分,提出了宝贵的建设性意见。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所长,第三次新疆科考工作组副组长张元明研究员在总结发言中强调,科考工作已进入收官阶段,下一步将打破项目与片区界限,按领域整合成果,形成图集、数据集和专题报告,加强与地方政府对接,确保成果科学、可信、可用,确保科考成果符合实际需求,切实服务于新疆高质量发展。
新疆科考专家咨询组组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陈宜瑜院士在认真听取各项目汇报后,对现阶段取得的成果给予充分肯定,并就下一步工作提出三点重要建议:一是不忘初心,回归目标审视。紧扣项目立项时的目标任务与考核指标,推动科考成果有效支撑新疆“十五五”规划编制和未来长远经济社会发展。二是提高站位,强化系统集成。工作组和各片区要加强整体统筹,立足第三次新疆科考全局,推进成果的系统性整合与凝练提升,形成更加协调统一的科学结论。三是加强对接,推动决策服务。要主动加强与政府部门的沟通协作,积极建言献策,促进科考成果向政策建议转化,切实提升科研成果服务政府决策的能力和实效。
本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第三次新疆科考进入成果凝练与发布准备的关键阶段。科考团队将继续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强化多学科交叉与多方协作,为推动新疆高质量发展、筑牢西北生态安全屏障贡献科技力量。
陈宜瑜院士讲话
会议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