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中法国际生物多样性研究网络暑期学校在哀牢山生态站成功开展

作者:哀牢山站  更新时间:2025-10-18

10月15日至17日,由中国科学院主办的首届“中法国际生物多样性研究网络暑期学校”(2025 Summer School)在哀牢山生态站圆满完成了为期三天的实地考察与学术研讨。本次活动旨在加强中法青年学者在生物多样性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共吸引了41名师生参与,其中包括24名来自国内外的优秀青年学员,以及由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和法方机构专家组成的17人师资团队。

活动期间,暑期学校围绕生物多样性研究的多个前沿领域组织了密集而深入的学术交流。哀牢山生态站站长范泽鑫研究员为学员们系统介绍了台站的科研工作与基于树木年轮的气候变化研究。法方专家Tristan Dominique教授、David Giron教授和Caroline Habold教授分别就“植物构型与环境胁迫适应”、“通过长期监测表征生物多样性及森林冠层探索”以及“农业生态系统中的‘一体健康’”等主题作了精彩的学术报告,为学员们拓宽了科研视野。除了理论学习,学员们还在生态站工作人员的引导下,实地考察了热带亚热带树种适应性与生态弹性研究平台(T-STAR)、20公顷永久性森林大样地、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穿透雨隔离试验平台、森林通量塔等核心科研设施。生动的夜间生物多样性调查实践让学员们亲身感受了哀牢山丰富的生物资源,加深了对野外生态学研究方法的理解。为促进深度互动,活动特别设置了专题讨论与“焦点访谈”环节。在陈进研究员和Doyle McKey教授的主持下,学员们就热带亚热带树种适应性与生态弹性研究平台(T-STAR)的研究潜力展开了热烈的分组讨论。随后的“焦点访谈”中,学员们与中法科学家围绕科学生涯、科研洞察与青年成长等话题进行了面对面的深入交流,科学家们的宝贵经验与建议使学员们受益匪浅。

本次暑期学校的成功举办,有效增进了中外青年学员对生物多样性前沿研究与野外实践工作的认识。学员们对哀牢山生态站完善的科研平台、优异的生态系统和专业的后勤保障给予了高度评价,并表示期待未来能再来开展研究。此次活动也为深化中法在该领域的长期合作与人才交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学术报告

考察热带亚热带树种适应性与生态弹性研究平台(T-STAR)

考察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穿透雨隔离试验平台

中法国际生物多样性研究网络暑期学校合影

法律声明 | 联系方式 | 友情链接
国家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网络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38号-60